close

因為很多人以為買基金像股票,便宜就好,喜歡追逐明星基金,

名氣大的基金就一窩蜂的買,而不研究基金的基本面,難怪會賠錢。

錯誤1:買便宜的基金

或許是因為大家對投資股票的觀念太深根蒂固,

因此,在第一次買共同基金時,希望買到最便宜的基金,

如果你抱持著這樣的態度買基金,你就很容易掉入到陷阱中。

首先,要釐清一個觀念,買股票時,看到股價處於低點,你會有預期跌深反彈的行情。

共同基金的淨值也會有起起落落,但不一定淨值越低的基金,未來就可以跌深反彈。

對策:

投資共同基金千萬不可套用買股票的跌深反彈邏輯,

而選擇便宜的基金。買共同基金,價格不重要,能不能讓你賺錢才是重點。

錯誤2:買高報酬的基金

當投資人看到某某基金漲了30%、50%,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挑選這些基金,

假使你購買基金的理由是這樣,八成以上的人都是現買現套,

為什麼?其實理由很簡單。因為當媒體報導這些基金多風光時,

往往就是這些基金的表現在某一段時間內的最高峰,

假如你那個時候進場買基金,就會買到相對高點。

對策:

高報酬的基金表示它的操作績效的確很優異,但買基金還是要會看時機,

不要看到它已經有超高報酬後再買進,這樣就很容易成為套房一族。

1990年代初期,海外共同基金剛由國外引進台灣,

當時正是日本股市最亨的時候,三天兩頭就可以看到某某基金的報酬是如何傲人,

剛好有些基金公司的主力商品就是日本股市相關基金,就在媒體、基金公司的推波助瀾下,

日本基金賣的超好,幾乎可說有買共同基金的人,7成以上手中都握有日本基金。

然而,日本經濟衰退,泡沫幻滅,日本股市指數如同自由落體般快速下跌,

不少買日本基金的投資人受傷慘重。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1993、1994年的東南亞基金,

以及1995、1996年的歐洲基金,後來不少投資人的下場,如同上述的日本基金。

錯誤3:偏愛新基金

在台灣,共同基金投資人狂愛新基金,每當有基金公司推出新基金時,

就有不少人捧著鈔票去搶購,而且還不一定搶得到。

在1997年左右,不少國內的投信公司紛紛發行店頭基金,在政府的鼓勵下,不少公司紛紛在店頭市場掛牌,

而為了活絡交易,政府還推出不少新措施,使的店頭市場一片欣欣向榮,

所以,當這些店頭新基金募集時,常常是募到爆,投資人又前還不一定買得到。

但如今這些店頭基金,下場都不怎麼好,有些淨值還不到5元,

換句話說,如果有人長期投資這些基金,虧損超過50%。

對策:

新基金不是不好,但新基金沒有任何投資紀錄可循,如果新基金的經理人過去有超盤紀錄,還可以有個參考依據,

但如果碰到是一個新人,那投資人往往就要碰運氣了。

如果新基金募集期間剛好是行情特好,處在相對高點,

等基金進場操作後,投資成本相對也在高點,對於基金的表現是不利的。

此外,新基金進場後,在計算淨值時,都會先扣除一些行政成本。

假使不是有較好的行情,可以推升淨值往上走,淨值初期都會先往下掉,

如果你真的很信賴新基金,也真的很想買它,可以等它進場後看操盤成績如何,再決定要不要把錢砸下也不遲。

錯誤4:追逐明星基金

一檔共同基金會成為眾所皆知的明星基金,可能是因為它的績效太好了,

於是大家口耳相傳,如果是因為這樣,你買了這明星基金,風險可能會小一點,

但是如果一檔共同基金是因為基金公司的宣傳而成為明星基金的話,那麼投資人去追逐這樣的基金,風險就相對提高了。

有些基金公司的名氣大,投資人想要買基金時,第一個就會想到這些公,

但是名氣的的甲公司旗下的A基金,因為是該公司旗下的招牌基金,所以,

成了甲公司的強打商品,投資人因為高知名度而買了它。

但投資人可能不知道,與A基金同類型的B基金,績效優於A基金,

卻因為B基金所屬的乙公司名氣不夠響亮,使得B基金的銷售遠遠不如A基金。

在台灣,這樣的現象是很普遍的,人們買基金是在買名氣,而不是買實力。

對策:

買基金,不是要買明星基金,能不能讓你的荷包愈來愈滿才最重要,

因為績效好而名氣大的基金,你可以買得很安心,

但因為造勢成功而成就的明星基金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,

追根究底一句話,買基金前,請做好功課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基金。

曾經有這樣的例子,某某基金公司因為知名度高,擅於宣傳,

因此,在募集一檔新基金時,造勢成功,將這檔基金拱成了市場上的明星基金,

吸引了超過百億元以上的資金投資,成為台灣有史以來募集規模數一數二的一檔股票型基金,

但真的不是名氣大,基金就一定可以拿到好績效,過去成績也不一定代表未來的成果,

結果,這檔基金也成了史上套牢最多投資人的基金,許多當初慕名而去的投資人,4、5年過去了,仍未解套。

錯誤5:第一次買基金就重押

有些投資人第一次買共同基因,就把手邊的閒錢重押在一個或少數標的上,

如果真的押對寶還無所謂,但人有失神、馬有亂蹄,沒有人保證你買得每一檔基金都一定會賺錢,所以,把多數的資金都投入,並不是明智之舉。

對策:

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投資共同基金也一樣。

就算一個基金再好,也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押在上面,共同基金只是眾多投資工具的一種,

雖然它有很多優點,但也不能把錢都往共同基金裡面丟,還是要有一些彈性運用,這樣才是正確的投資觀。

錯誤6:死守單一標的

有人第一次買共同基金後,就會習慣死守一個標的,通常會發生這樣的事,

有兩種情況,一種就是這檔基金讓投資人賺了錢,於是就只投資這一個標的;

還有一種情況,就是投資的共同基金賠了錢,心有不甘,決定繼續拗下去,認為總有一天等到你。

對策:

若是前一種狀況,死守一檔基金也就算了,至少還有獲利落袋,但如果是後者,

那就真的是奉勸大家,天涯何處無芳草,何必單戀一支花,基金有千百種,何必偏偏就要抱著一檔不會賺錢的基金。

錯誤7:一切交給上帝,不聞不問

雖然共同基金是有專業人士代替投資人操盤,但不代表可以不聞不問,這樣就失去了投資的意義,

要關心你的基金,才知道市場發生了什麼事,也才明瞭基金是賺是賠,

是否要進行調整,更重要是有了關心,才能一步一步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。

對策:

有些人誤認為共同基金既是長期投資,那麼就可以等個3、5年再來看看投資績效如何,

有著這樣『一切交給上帝』想法的人,勸你還是別投資基金,

因為當你現了投資5年、10年的基金,居然是個賠錢貨,

才知道共同基金也有好壞,也會有虧損的一天時,已經來不及了!

錯誤8:賺了手續費賠了淨值

第一次申購共同基金的人,往往會貨比三家,但比的不是基金的績效,

也不是基金公司的好壞,而是比一比,到底哪一家公司、哪一檔基金的手續費比較低,甚至可以免費。

對策:

其實買共同基金斤斤計較,如果能省一點手續費,減少一些成本,也不是壞事,

但假使把手續費高低當成了買基金的首要標準,那就點本末倒置了。

投資共同基金看的是它的淨值成長,

所以,應該是先挑選操作成績還不差的某些共同基金,再到各基金代銷機構詢問,

看看哪一家可以給予較優惠的手續費折扣,而不是先看手續費高低,再決定買哪一檔基金。

錯誤9:長期投資就能成為億萬富翁

基金公司在宣傳時往往都會說,共同基金是屬於中、長期的投資工具,

如果每個月能夠投資多少,幾年之後,你就是千萬、甚至億萬富翁。這樣說法其實只說對了一半。

對策:

要達到這樣的情況,前提是你找到一檔好基金,而這檔好基金的年報酬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。

依照過去共同基金的表現來看,一檔基金長期的平均年報酬率在15%以上,

就已經算是報酬率不錯的基金,當然也有基金一年賺個100%報酬率,

但實在是可遇不可求,所以還是從平均年報酬率還看,比較不會失真。

錯誤10:誤認基金投資沒風險

在國內,共同基金的投資風氣漸開,愈來愈多人認同基金投資,

不過,許多人會投資共同基金,不知是否被基金公司的宣傳所誤導,好像覺得共同基金是零風險的投資工具。

千萬要記的一句話,任何投資都伴隨著風險,只是風險程度有大小之別罷了。

對策:

投資共同基金是有風險的,並不是想買就買、想賣就賣,還是要評量一下買賣的時機,比較妥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小穎 的頭像
    陳小穎

    影子記事

    陳小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