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bee 真是個很可愛的小女生~

偏偏我是個很雞婆的女生,

很討厭聽到「怎麼辨? 我不會? 丫~~ 」等等的話語

我總覺得,懂得叫,幹麼不想想怎麼做~

但偏偏albee 是個很容易叫的女生!~ 又遇上了我這麼雞婆的女生~ 

so .... 我就幫他寫了三千字作業

 

但最具挑戰性不是三千字,而是我沒看過這本書~ 

看過書的人都寫不出心得,沒看過書的人卻要由書名的介紹來掰出三千字~ 

真是文字一大挑戰! 

 

  心理學報告 書名:千萬別對躁鬱症的人說加油  

 

在台灣,心理疾病已經變成一種趨勢,許多人擁有不同的心理疾病,

像是躁鬱症、憂鬱症、精神分裂症、強迫症、邊際性人格異常,

甚至有些人嚴重到會傷害自己的疾病、像是割捥、酗酒等等的症狀。

 

現代人日常生活壓力大,生理心理都生病了,

全台灣每100人就有1.7人罹患躁鬱症,是現代增長極快速的情感性疾病,

報章新聞也常報導藝人,因為心理疾病而做一些輕生行為,

可見心理疾病,已經成為國人重大疾病之一了,

許多人心理生病卻不敢去看醫生,直到以自殺了結生命時,已經是最嚴重的症狀。

每當我看到一位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時,

我總是很想告訴他們:「人生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在等著他們,

解決事情的方法,不是將自己的人生結束就了結了,即使再痛苦,

你還擁有家人、朋友,你的離開會讓許多人難過,不應如此輕視自已的生命。」

 

由於許多人對心理疾病的不了解,而產生一些不好的言語及肢體行為,

也因為病患本身的懼怕,及周遭環境民眾的態度,造成病患不敢去醫院,正視自己的病症,

其實不是只有在台灣才發生這些病症,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情形出現,

經濟社會愈發達、所發生的心理疾病也愈多元。

 

舉例來說:像依索比亞人,因為太過困苦,

沒有多餘的時間思索自已未來的方向、目的、成功與失敗,

對他們來說,如果今天能飽餐一頓活過一天,就有新的新的希望;

 

反看美國人,因為環境優沃加上M型社會的產生,

許多人在面對環境變遷時的不適應,

這或許也是以前人常說:「希望愈大失望愈大」所以造成的失望、不滿也就愈強大,

因而造成心理層面上的壓力、倦怠力,

對現實生活中的自我不滿、環境不滿、人與人的相處不滿,累積而成的心理疾病。

 

  這些心理疾病的普遍率可以很多方面看出,

  例如電影劇情中,常會有心理醫生的情節安排;

  又如書店架上的推薦叢書排名中,也有許多心理相關書籍;

  像是報章新聞中常有民眾上橋準備跳河自殺,卻被警方消防隊阻止的新聞等等,

  都可以看出心理疾病已是全球化的國際病症了。

 

  在世界地球村的推崇下,台灣社會環境逐漸受到國外影響,

  不僅增加了民主的自主性、經濟的成長率,M型社會的貧富懸殊,

  其對健康的著重,更逐漸改變疾病的種類,

  從身體上的病痛轉成無形心靈層面上的疾病。

 

這些病症來得很快、很突然,

常常在病人還尚未反應過來時,就產生了,

也因為是無形的,因此影響了許多人,包含家人、朋友等等,

常讓周圍的人無所適從,究竟為什麼有這些心理疾病,

這些疾病對自我、周圍人產生了多少影響與傷害,

也讓我產生了對心理疾病的好奇,

而國人最普遍的疾病,就是憂鬱症和躁鬱症,

所以我針對這兩種病症,尋找了相關書籍,

來了解病人本身的心態與罹患疾病後產生的自我及周遭環境影響。

 

  本書的作者是個漫畫家,由於有創作阻礙關係,產生了許多負面想法,

  加上與家人互動的不明朗,造成嚴重心靈層面上的壓力,

  在經由看醫生的過程中、得知自己擁有許多不同的心理疾病,

  與醫生互動中,獲得心靈實質上的幫助,

  因而對於躁鬱症、憂鬱症擁有不同的見解。

 

此書一開始就在告訴我,

如果真的產生心理疾病,就要勇敢面對,

一定要去看醫生尋求正確的管道,而不是自己一個人,沈浸在自己痛苦中。

現代人只要聽到憂鬱症、躁鬱症,

就會帶著有色眼光,看那些心理生病的病患,

這樣的行為也造成心理生病的人,不敢去看醫生,

就怕自己被醫生診斷出心理疾病,而被旁人用異樣眼光看待,

所以跨出就醫的第一步,是非常需要勇氣的。

 

作者她因為比較龜毛,

她換了五位心理醫生才找到屬於能讓她,最放心、信賴的醫生,

能夠讓她安心的把自己的病情告知醫生,

她也十分鼓勵病患,「一定要找到能讓自己最放心,最了解病患需求的心理醫生」。

一般專家都認為,

病患最好不要超過三次更換醫師或者是醫院,

但此書作者,一再強調,一定要找到能讓自己信任的醫生,

 

我也很認同,因為我認為要戰勝心理疾病,

最重要的就是與主治醫生之間的互信關係。

此書作者,她以詼諧的方式,用輕鬆的漫畫及文字敘述,

來描述她發現自己得到此疾病後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矛盾,

內容描述寫實,彷彿我就是她,生病期間的困頓、痛苦,

以及生病期間跟人相處的互動關係,都感同身受。

 

作者本身有躁鬱症及憂鬱症,

她會躁鬱症發病完後,又轉變為憂鬱症,

躁鬱症是一種屬於情緒變化為主的精神疾病,

由於躁鬱症病人會以積極心態會看待事物,

在發病期間,會認為自己什麼都辦的到,

所以有可能會做出危險或具有攻擊性的行為;

 

憂鬱症的病人,則與躁鬱症症狀相反,

憂鬱病人發病期間,會將所有事物以消極心態看待,

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能做,什麼都不會做,世界上沒有人需要他等等之類的想法,

因此會做出許多傷害自己、家人的行為,像是作者也以割捥來表達自己情緒。

 

另外作者也因為躁鬱症與憂鬱症的症狀經常變換,

造成嚴重的心靈壓力,也引發許多不同的心理疾病,

像是確認強迫症、邊際性人格異常、精神分裂症、酗酒、飲食異常等等的症狀。

 

確認強迫症的病狀是,會認為事情沒做好,

一直回家確認事情是不是有做好,像是家門有沒有鎖、是否關火、熄燈等等問題。

 

邊際性人格異常症狀,則是會將所有事物以極端思考模式,

常常會產生被人棄之於不顧,不安的感覺,

因此會做出傷害他的人行為發生。

 

而精神分裂症的人則會產生許多幻聽、妄想,

使一般人敬而遠之、不敢靠近,使朋友與家人支持愈來愈少,卻反倒使病症更加嚴重。

 

書中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二句話,

第一句是「只要轉換一下心情,就會覺得好多了」,

許多人因為對心理疾病的不了解,才會說出這樣的話,

當病患聽到這些話只會更加難過而已。

 

令我十分驚訝,因為我也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,罹患憂鬱症,

在當時我也時常對她說:「你不要這樣想,很多事情轉換一下心情,你就會覺得好很多了。」

我現在才知道原來這句話,

是會讓病患心理更難過、更加得有壓力,

如果心情能轉換,能抒發情緒的話,就不會想找人傾聽自己內心的感覺了。

 

第二句話是也不能對病患說「加油喔!」,

因為像是有躁鬱症的人,他們聽到這句話會非常的痛苦。

他們也都知道不加油不行,

如果事情能因為努力、加油而改變現狀的話,就不需要別人的安慰了,

就是因為努力過了、加油過了,

卻還是無法改變內心躁鬱的想法,無法改變現實生活中的困擾、煩悶,

 

所以此書說千萬不要對病患說出這兩句話,

是會將病逼入死角的話語,

就如同他的書名一樣,千萬別對躁鬱症的人說加油,

我也是因為這句話才買這本書來看。

 

此書還又一部份讓我很感動的是,

作者一開始還不知道自己有心理疾病時,

時常跟丈夫和母親有衝突,但之後因為得知自己有此心理疾病,

家人也深入的去瞭解此疾病後,

丈夫雖花了半年的時間才能接受她得了此疾病,

但就是因為有深入的去瞭解,

所以她的丈夫非常的支持她、體諒她,她發病這段期間,

她老公總是能理解她,以及做許多能對此疾病有幫助的事,

對她的病情有極大的幫助。

 

雖然她發病期間,帶給周遭許多關心她的家人傷害,

也間接傷害了她的小孩,造成孩童的童年陰影不愉快,

但也因為她的家人有去瞭解此疾病,對她十分諒解,使她與家人間的摩擦變得更少。

 

這點讓我很感動,現在社會上,許多人得了心理疾病後,

由於家人對於疾病的不瞭解,

而不能體諒病人內心的病苦,造成很多家庭的分合,

使病人壓力的增加,最後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,走上自殺這條路,

就是因為她們找不到抒發的管道。

 

  看了此書後,
  讓我了解什麼叫躁鬱症、什麼叫憂鬱症,
  對這些心理疾病有大致上的瞭解,
  也對於病人有更深一度認知,
  他們的思維模式、心靈上的壓力,
  對於自我期許的不滿足,與內心強大的責任感衝突下,產生的心理疾病,
  也造成對周遭親人朋友們的傷害,雖是無意,卻也讓所有人感覺那是沈重的包袱。
 
  也更讓我了解,
  我要如何面對身邊已罹患這種心裡疾病的朋友們,
  要如何幫助他們,讓他們的家人更諒解支持他們,伴他們走過低潮期,
  也讓他們更願意聽從醫療人員的指示,
  配合治療,遠離疾病,減少復發率,走向更健康、正面樂觀的人生,我未來的目標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小穎 的頭像
    陳小穎

    影子記事

    陳小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